着力破除“五个点” 下好村(社区)换届选举“先手棋”
自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开展以来,阿里地区深入落实中央、区党委决策部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实施调研摸底、矛盾化解、整顿后进、离任审计、县级联审“五个先行”,着力破除“五个点”,平稳有序做好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前期准备工作,为换届选举奠定良好基础。
调研摸底先行,聚焦重点。围绕“三个摸清”基本要求,各县抽调县乡领导干部成立专项调研组37个,按照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听取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就村(社区)“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干部履职、后备力量、村情民意等情况开展深入调研摸底,分析研判队伍现状,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强化乡镇党委审核把关作用,梳理确定党组织书记人选145人、其他“两委”班子人选708人,查摆问题230个,提出意见建议164条,切实摸清145个村(社区)可能影响换届选举的不利因素,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矛盾化解先行,打通堵点。切实把解决好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为换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整合县乡两级纪检、信访、司法等相关部门力量,及时排查换届前村(社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通过采取分类指导、个案处理的办法,认真排查暴力威胁、宗族、宗教或村霸势力干扰换届工作等风险点,综合预判换届中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并制定应急换届期间维稳处置预案190个,明确组织机构、预案范围、处置办法、处置原则、工作要求等。截至目前,全地区进行突发事件演练172次,进一步增强应急处突能力,确保人员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整顿后进先行,清除痛点。按照先整顿、后换届的要求,坚持把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和整治“村霸”工作作为换届选举的前置程序,扎实开展整顿提升工作,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防止“带病换届”。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提级督导制、达标销号制,整合力量成立工作组,及时进驻矛盾问题集中、群众反映突出、班子软弱涣散的重点村、难点村,坚持因村施治、分类指导、对症下药,落实“四个一”举措,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截至目前,已督促15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到位,党员满意度达95%以上,群众满意度达89%,为换届选举工作打牢坚实基础。
离任审计先行,解决难点。牢牢把握“三必审”要求,坚持先审计后换届,7县成立由组织、民政、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建村(社区)干部离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小组,坚持财务收支、债权债务、上级拨付资金、惠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必审,村集体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及公益事业建设、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以及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必审,主要领导遵守廉洁自律情况及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财务问题必审,集中清理村(社区)财务,形成审计报告7个,并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全面详实的公布财务收支和账目情况,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为换届选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县级联审先行,突破盲点。坚持“初审”与“考察”结合并重,在源头上把好“人选关”。各县委组织部严格执行《西藏自治区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联审实施办法》《阿里地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人选联审实施办法》相关规定,会同纪检监察、统战、政法、国安、法院、公安、民政和乡镇党委,对全地区145个村(社区)851名“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资格联审,调整不合格、不作为村干部3名,切实将政治立场不稳、理想信念不定、涉嫌违法违纪、涉黑涉恶的人选拒之门外,确保人选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为民服务、带富致富能力强、道德品行端正。截至目前,考察组对联审合格的村干部进行了考察,形成考察材料4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