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到成都市,在导航软件上看,最短的距离是3211公里,需要46个小时。一个月的时间里,老丁在这条路上跑了个来回。
老丁到阿里来是为当地孩子们捐建图书馆的——他把自己的文化公益事业做到了西藏至西。
老丁名叫丁志。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老丁从老家安徽奔赴四川,成为一名前线志愿者。后来,他留在成都,在宽窄巷子里开办了壹丁咖啡馆,这里不仅能喝咖啡,还有可以24小时免费看书的书吧,成为了当地文化人的聚集地。
也是从那时起,公益之心融入了老丁的躯体里。由他发起的壹丁图书捐赠活动,已向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的56所中小学捐赠了超过10万本图书。
在老丁看来,捐书跟捐钱不一样,钱花了就没了,而书能永远流传下去,可以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尤其是那些偏远艰苦地区的孩子。
如今,老丁的名号已经在公益圈里颇有威望,他的身旁也围聚了一大帮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职业的爱心人士。今年9月初,他带着20余名志愿者,从成都驾着装满图书和书架的货车出发,踏上了赴阿里捐建图书馆的3000公里漫漫长路。
“我做公益不是简单地把书递到对方手上就完事,而是要为学校建图书馆,不仅送书,还要送书架、书桌和各类学习用品,把读书的氛围营造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让文化扎根、书本飘香。”老丁如是说道。
从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到普兰县霍尔乡小学、巴嘎乡小学、多油村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再到札达县香孜乡小学,老丁和志愿者们一路西行,一路建着图书馆。尽管车舟劳顿、高反严重,但大家火热的心还是让捐建图书馆的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
在普兰县九年一贯制学校里,老丁和大伙分工有序、手脚麻利地从货车上搬下材料,把书架和书桌依次装好,再把数千本新书逐一摆放整齐,最后在墙上钉下“壹丁图书馆”的牌匾,仅花费3个小时的时间,一座功能完善、新颖活泼的图书馆就顺利竣工。
经不住学校师生的热烈邀请,老丁还欣然提笔,为大家作了“读书点亮心灵,书香瑞泽人生”的题字,黝黑的脸庞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在多油村小学里,校长巴桑德吉看着崭新的图书馆,由衷地说道:“他们从遥远的内地过来,花费如此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就为了给西藏的孩子们建图书馆,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成长,这样的情怀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动。”
吴烨,一位来自成都的80后小伙,在咖啡馆里与老丁结识后成为朋友,并自愿加入了此次公益团队。尽管一路上的高反把壮实的他折磨得够呛,但每到一处,他依然充满干劲地投入到图书馆的建设当中。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西藏的孩子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吴烨爽朗地笑着说道,“下次我还会再来的!”
6座图书馆、1.4万余本图书,这是老丁此行为阿里孩子们带来的馈赠。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书本外,他还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汉藏文化交流的种子,激发了走出高原大山的志向,也许就此改变孩子的一生。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学成归来的青年,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穿过成都的街头,推开那间24小时都有书看的咖啡馆的大门。
上一篇:
农高会阿里地区参展团在岐山县考察学习下一篇:
农高会阿里展厅第二天 他们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