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6-2020年)
我地区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品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藏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高原特色生物和绿色食(饮)品生产基地”的重要精神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尽快将水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把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成为阿里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我地区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实际,特制订此计划。
一、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现状、机遇和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⒈优质水资源丰富。我地区已发现97处天然饮用水源点,自治区水文局已对97处水原点进行了取样送检。目前,已通过检测和已投入生产的水源点取水量相当可观。同时,阿里有世界罕有的水资源,待开发水源众多,无任何污染,水中富含多种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世界公认的最好淡水资源,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自治区“十五”时期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食(饮)品业以来,特别是近年自治区提出做大做强天然饮用水产业要求发来,天然饮用水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阿里地区乘自治区大力发展天然饮用水东风,加快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目前,岗仁波齐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2万吨生产线已改造完成投入使用,二期年产3.6万吨生线正在筹建之中。2015年预计生产4000吨矿泉水,产值预计达224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990万元;措勤县夏岗江天然饮用水正在做开发前期工作,已探明两个泉眼年取水量16.6万吨,预计2019年可投入生产。新的水源点正在积极勘查中,现天然饮用水产业已成为我地区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⒊产业格局初步开成。按照自治区水文局在阿里地区97处天然饮用水水源点分布,在全地区七县符合天然饮用水水源点间进行布局。东三县暂时以改则县为中心向革吉和措勤辐射,西四县以噶尔县为中心向日土、普兰和札达辐射。同时,可以考虑就近和交通运输方便的原则形成阿里天然饮用水产业格局。
⒋产品内涵丰富。近年来,阿里立足自身特色与水质特性,增加天然饮用水产品类别,丰富产品档次。目前,岗仁波齐天然饮用水有两个中端档次产品,正在向高端产品迈进。
⒌品牌影响力逐步显现。凭借阿里独特地缘特征、优质的水源优势和对品牌建设的重视,阿里天然饮用水产业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神山圣水在全国、全藏区乃至印度、尼泊尔享有荣誉。目前,阿里地区岗仁波齐矿泉水正在申报自治区著名商标。
(二)发展机遇
⒈政策优势进一步凸显。新时期国家对西藏的战略定位和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土地、价格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将天然饮用水产业培育打造成西藏支柱产业的重要决定,极大提升了天然饮用水产业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培育壮大陆路边境口岸城镇的重大举措将是提升阿里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⒉市场前景持续向好。目前我国包装饮用水人均消费量较低,国内22个省区严重缺水或极度缺水,包装饮用水需求增长潜力巨大。西藏天然饮用水具有安全高品质、清洁无污染的独特竞争优势,特别是阿里的神山圣水更受关注,必将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⒊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成立,特别是阿里地区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成立,健全了产业发展的领导组织体系,形成了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合力,有助于促进天然饮用水资源的有序开发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⒋交通运输条件极大改善。借力国家的高度重视、持续高投入和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目前阿里地区空中航线昆沙机场开通、陆路南北油路已贯通南线,北线正在紧张建设中,阿里至叶城油路贯通,阿里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阿里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面临的运输问题得到了改善。
(三)主要问题
⒈要素瓶颈突出。阿里地处藏西,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产品外运距离长、生产和运输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电网通达有限,制约企业持续稳定生产;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突出;人口规模小,人才培养能力弱,加之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造成人才集聚效应差,产业发展面临用工与人才困难。
⒉经济规模优势缺乏。阿里地区天然饮用水产业经济规模小,目前没有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发展与优质丰富的水资源形成显著反差。2014年,阿里地区天然饮用水产量几乎为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
⒊经营管理粗放,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阿里有限产业属于中小微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企业市场适应和开拓能力相对薄弱;现有企业缺乏做大做强意识,驾驭现代管理与营销理念、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弱,企业信息化水平低,加之天然饮用水产业体系不健全,现有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水资源的开发生产上,产品系列标准、生产作业规范等基础支撑条件有待健全,产品设计、包装、公共服务、品牌推广等现代产业服务配套体系水平低。企业创新不足,创新投入有限,人才匮乏。
⒋产业特色尚未真正体现 。阿里地区天然饮用水产业起步晚,缺少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没有统筹设定明确发展方向、目标,优质丰富的水资源尚未实现与现代生产技术与工艺的真正融合,重开发生产,轻品牌建设的现象较为突出。水源地保护没有开成制度化,对特有元素的挖掘利用不明显,未能突出阿里水资源应有的特色。企业对市场走势和目标客户把握判断不准确,目标市场、产品定位不明确,市场宣传不到位,营销、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尚未形成合力和宣传效应。品牌建设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滞后,影响力和知名度不高。
⒌资源勘查评价工作滞后。目前仅完成了岗仁波齐和夏岗江水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今年7月份自治区水文局仅完成对阿里地区97处水源点初步取样,检测工作正在进行中,待检测结果出来后才能系统地了解阿里地区水资源分布、整体开发利用、潜在规模、开发的经济价值、环境影响和可行性等。目前的情况影响了阿里地区天然饮用水的整体布局和开发设计。
二、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新时期中央西藏工作指导方针和自治区关于“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立足丰富优质水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要素整合、品牌建设为重点,以天然饮用水开发为主要发展方向,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环境友好、品牌引领、创新驱动、质量安全、效益显著、阿里元素突出的天然饮用水产业体系,推动天然饮用水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把天然饮用水产业打造成绿色、富民、兴阿的支柱产业和全区知名、全国知晓的优势产业。
(二)基本原则
⒈市场主导,政府履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激发企业活力,鼓励区内外各类资本投资天然饮用水产业。更好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作用,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引导、质量监管、信息公开等方面的职责。加强市场分析,规范市场行为。
⒉有序开发,环境友好。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天然饮用水资源开发的关系,强化行业准入和水源地保护,规范天然饮用水资源开发行为,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天然饮用水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⒊质量为本,品牌引领。坚持依法治企,以德立企,质量兴企,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和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安全、绿色、天然、无污染”的质量管控体系,培育壮大企业品牌。
⒋规范发展,创新驱动。加强天然饮用水准入条件、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等系列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标准体系对产业发展的规范作用。依托各类资源,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进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两化融合”。
⒌整体推进,协同发展。立足阿里天然饮用水资源分布及相关配套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天然饮用水产业与阿里其它特色优势产业协同发展。
(三)主要目标
⒈总体目标
战略布局阿里天然饮用水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天然饮用水骨干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建立集约型、质量型、特色与创新驱动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天然饮用水产业体系,形成较大规模、高品质、多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使天然饮用水产业成为阿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⒉具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天然饮用水设计产能达到20万吨,其中,岗仁波齐资源开发有限公司4.8万吨(一期1.2万吨、二期3.6万吨),夏岗江天然饮用水开发公司13万吨,新发现的天然饮用水点2.2万吨;实际产量达到10.2万吨以上,其中,岗仁波齐资源开发有限公司4 万吨(一期1万吨、二期3万吨)、夏岗江5万吨、新开发的1.2万吨,力争总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带动相关就业300人以上,培育1-2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天然饮用水骨干企业,形成生产管理先进、质量控制优良、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的企业,争创自治区著名品牌1-2个,全国知名品牌1个,搭建1个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仓储物流基地。
——岗仁波齐矿泉水。大力推进岗仁波齐矿泉水厂的后期技改工作,2016年开始着手进行二期工程建设相关准备工作,力争2016-2017年开工建设,2019年二期工程投产;努力向高、中端产业发展,积极推出研发型、保健型、医用矿泉水系列产品。力争一期工程年产达到1万吨,产值达到5600万元,力争二期工程年产达到3万吨,产值达到1.68亿;努力多推出系列产品,规模效益保持较快增长。在满足市场需求、转变方式、优化升级的基础上,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增长。单一的饮用水产品结构全面改善,逐步开发高品位、高质量、高标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功能性饮品,深加工产品的比例稳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措勤县夏岗江天然饮用水。力争2016年,完成天然饮用水开发的立项报告、可行性报告、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方案、环评报告、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案、安全生产评价报告书、社会风险稳定性评估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等相关报告、方案得到通过,完成公司注册;编制并完善开发实施方案、投资金额、管理、销售方案等;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寻找开发合作伙伴,争取年内签订投资合同,2017年开工建设,力争2019年投产,年产量达到5万吨,产值2.8亿。
新发现具体开发价值的天然饮用水。在自治区水文局勘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水质、水量、地质等各方面的检测、监测和勘查,做好水源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投资建设。
三、天然饮用水发展方向与产业布局
(一)总体发展方向
顺应国内外饮用水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趋势,立足水源丰裕情况及水质特性、交通及其他配套条件,加快发展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天然饮用水,适度开展面向医疗、美容、宗教礼拜等特殊领域等特殊群体消费用水的研发和生产。充分利用阿里特有的天然饮用水资源开展特色饮品研发生产。根据现有的产业情况,加快发展天然饮用水配套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仓储、人力资源培训、法律咨询、电子商务、广告宣传等现代服务业。
(二)产业布局
以水资源空间分布为点,交通运输网络为线,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在量大质优的重点水源点、物流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城镇、重点交通沿线附近布局天然饮用水产业。
四、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强水源地勘查与保护,合理有序开发
加强水资源勘查与保护,实现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一是充分借助自治区加快推进西藏天然饮用水资源整 装勘查的东风,利用好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资金,加大对我地区天然饮用水水资源地周边生态、地质环境等基础信息调查,摸清阿里天然饮用水资源分布、水量、水资源等指标,查清水源地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污染源等环境信息,科学评估开采的经济价值与环境影响,明确开发优先次序,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参照自治区制定的《天然饮用水资源保护规划》、《天然饮用水开发管理办法》,尽快出台《阿里天然饮用水资源保护规划》、《阿里天然饮用水开发管理办法》,健全天然饮用水源地环保机制,建立天然饮用水水源卫生保护区,划定天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带。强化水资源开采事前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开采程序。三是建立产业发展生态恢复制度,重点加强已开发水源地生态变化动态监测、水源地卫生防护区建设和生态修复。四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战略,申请国家对天然饮用水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加快以天然矿泉水、天然饮用水为主的保护体系建设。
(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实现高起点发展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天然饮用水产业高起点发展,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建立从规划开采、水源使用、工艺装备、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标准体系,理清类别、明确目标。二是以综合标准化为手段,引导企业加快建立以良好操作规范、产品质量要求等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要求相结合的企业标准体系,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改进生产工艺,规范生产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三是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四是依法规范天然饮用水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生产流通、市场销售全流程监测管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将企业纳入诚信体系建设,严把质量关。
(三)加强品牌培育,打造区域知名产品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培育和扶持。一是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市场分析研判和产品研发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高、中、低端产品体系。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品牌定位,加强质量管理诚信体系建设,坚持以品质和诚信打造知名品牌,赢得和拓展市场。二是积极配合自治区整合西藏品牌建设资源,加大对品牌工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三是支持“冈仁波齐”通过驰名商标认定,加强知名品牌的保护。四是在自治区协调中央、援藏省市媒体及自治区内相关媒体方面,积极选派企业参与“西藏好水”的宣传。积极参与自治区举办的产品推介会和国内外、区内外的各类博览会、交易会和行业性会议,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大中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全国性报刊、地方电视台等多种传播途径进行产品宣传,提高阿里天然饮用水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深化对外开放,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利用外部资金、技术等资源,促进天然饮用水产业加快发展。一是抢抓国家大力实施向西开放、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积极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形成竞争合力。积极利用区内各个陆路边境口岸优势,推进与南亚诸国的经贸合作。积极开拓各类市场,特别是国内藏区市场,打造阿里神山圣水和天然饮用水销售新格局。二是面向国内外知名包装饮用水(饮料)生产企业及具有物流、销售渠道及技术优势的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提高产业的投资水平与产业规模。
(五)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配套水平
不断延伸产业链,着力完善产业配套,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以及对口援藏省市、企业的支持,加大对天然饮用水项目所在地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改善天然饮用水所在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仓储物流、人力资源培训、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广告宣传等在内的天然饮用水现代服务体系。
五、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做好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政策的落实,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与资金支持。二是积极争取自治区资金支持。充分利用自治区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带动天然饮用水产业的发展。三是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好现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中小微企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并根据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的需要及中央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政策导向,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开拓市场。一是理清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部门要积极搭建市场信息、宣传推介、融资平台,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形成规模效益,合理定位产品,细分消费市场,形成均衡发展格局。三是巩固现有市场渠道,丰富和创新营销合作模式,鼓励企业通过协议代销、贴牌、产品挂牌等各类方式,拓展市场空间。引导支持企业在目标市场、重点区域,以自建、合资合作、委托等形式建设营销窗口与电子商务平台。对市场开拓成效明显的年度给予奖励。四是推进对口援藏省市、三大公司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三)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引导和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多种融资渠道,广泛参与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一是搭建天然饮用水产业投融资平台。积极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天然饮用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加大对天然饮用水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快组建创业投资基金、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服务天然饮用产业发展。二是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配套服务,支持担保机构扩大天然饮用水企业的担保抵押范围。着力推进天然饮用水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信用记录的覆盖面,加大对信贷失信的惩戒力度,加强对信贷守信行为的激励。
(四)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机制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强招商引资评价,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制度。一是加快招商引资制度建设。加强天然饮用水产业招商引资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彼此协调。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公司等行业中介组织的合作,推进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等新型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效率。三是建立招商引资及服务考核机制。制定招商引资及服务评价体系,加强对招商活动及相关服务的考核,逐步转变单纯以招商规模为核心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提高招商水平。
(五)加强专业人才体系建设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面向区内外各种职业技术院校,各援藏省市的合作,加快培养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二是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战略,遴选和支持全地区内天然饮用水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到沿海以及国际知名包装饮用水企业进行培训学习,以各种形式、方式面向区内外引进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急需的研发与技术人才、管理与营销人才。
(六)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整合现有的公共服平台,加强工作指导和服务,建立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建设天然饮用水产业物流配送体系。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充分利用自治区建立的天然饮用水产业物流配送中心,向各市场配送产品。二是加快建设天然饮用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以共享服务为宗旨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建设集产品注册、认证、质量检验检测与追溯、共性技术研发、数据分析、市场信息采集、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天然饮用水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为中小天然饮用水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三是加快组建天然饮用水行业协会,引导和支持其开展自律、市场开拓、品牌建设、招商引资、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活动。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行业管理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领导组织与行业管理水平。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投资活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协助推进前置审批向后置审批及备案转变。简化审批流程,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提升产业投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自治区及阿里地区天然饮水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健全县级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强化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和项目联审制度。加快建立《阿里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机制,明确重点任务部门分工。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及水资源调查评价、宣传推介工作、招商引资对接等专项工作经费。